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可愛的甜點輕食店 - O'sweet


小佳把工作辭去,要去旅行了。要去義大利繞繞。

之前跟陳小穎就花了很多時間討論一些細節,包括飛機、景點、旅館跟火車等等等。聽說冠輝小倆口是義大利旅行的先輩,就很開心的去請教一些旅行的事情。

昨天下午我們約在東區一堆巷子中間的一家可愛甜點店,叫做「O'sweet」。

招牌有甜甜圈的feel,但裡面其實是沒賣甜甜圈的,呵呵。我們四個人點了很多不同的單品,水果冰淇淋鬆餅、義式總匯沙拉、戚風蛋糕、再各點一杯飲料,單點來share的話,一個人大概兩三百。店裡也有一些下午茶組合,大概也是兩百多。由於不加收服務費,因此需要自行到櫃台點餐,並且先付錢。

對我來說,無論是吃飯還是喝下午茶,很大的一個重點就是要一個舒適的用餐環境,這點O'sweet達到要求了。可能是因為店名的關係,我是抱著吃甜點的心情去的,不過其實要吃些三明治還是沙拉都有。食物都算是滿有誠意的,我本來對食物就不太挑剔,只要不是工廠統一製造的蛋糕之類的,除非特別好吃或太難吃的東西,不然我基本上就是以用餐整體環境是否ok來判定是否會再踏進同一家店。

看在甜甜圈花環偽裝成瑞士糖的份上(誤),下次有機會再去坐坐好了,呵呵。

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五月節


今年的端午節在5/28,正好是禮拜四,於是大家開心地放了四天的連假。本來想說假期結束後,已經是解除賣身契的米蟲身份,這個假期可以延伸更長,於是就悠哉的沒提前訂高鐵票;沒想到被老闆多留了一個禮拜交接,緊急上網訂票的結果,還是只能在端午節當天下午回到家中,禮拜天回台北的票也是只剩早上的班次了。

以上是無聊的小抱怨。事實上,回家的時間不長不短,要安排什麼事情也不太可能,因此到後來在家裡打滾到覺得有點無聊了。

這次回家最期待的就是吃粽子了。早年我阿嬤年輕時也會自己包,我小時候也一起幫忙過。現在我們家阿嬤已經沒辦法包了,家裡人口少食量小,媽咪也不包(而且廖小佳還這麼晚才回家)。照片上這看起來紮實的粽子,是英小皮保母家的阿嬤手工包的。包好的粽子用竹竿撐著,很有味道呢(這幾串粽子就吊在餐桌旁,要吃的時候超方便的,呵呵)。

我家在台中,從小就吃習慣所謂的南部粽,小時候跟在阿嬤身邊學著包的,也是南部粽的做法。印象中的南部粽,是先把料準備好,米是直接用生米下去包的,之後才會放下去水煮。每家加的料不盡相同,大致上會有香菇跟滷肉,有的會加蛋黃(我家阿嬤是摳門達人,所以小時候的印象,家裡包的粽子是沒有蛋黃的)。南部粽的米很黏,吃相很難看,呵呵,不過因為米本身沒有什麼調味,因此可以咀嚼到粽葉的香氣。

大學畢業後在仙台(在日本東北,是獨眼將軍伊達政宗的故鄉,請不要問我跟三仙台有什麼關係)留學的那段期間,每年六月的「粽祭」是台灣留學生的年度大事之一,尤其場地難找,每每在年底會長交接的時候,就要叮嚀下屆會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借粽祭場地。而仙台的華僑阿姨們教的則是北部粽。雖然不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倒也稍稍撫慰在外遊子的鄉愁(淚...)。

06年的粽祭在之前的相簿中有一些紀錄,有興趣瞭解留學生在幹嘛的朋友可以點進去看看囉~
2006年粽祭-前一日準備
2006年粽祭-活動當日
(發懶用過去發表的內容充數...... ^^;)

五月節過了,冬衣可以全部收起來了。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SOGO天母店開張之小心H1N1


我現在住的大樓,前兩天開始,一樓電梯前放起了自動洗手消毒液。新流感雖然不算太嚴重的病,但擴散到自己居住的國家,大家難免還是會緊張。而我最近卻緊鑼密鼓地在計畫著出國的事情,噗。

最近大家對於咳嗽這件事情似乎越來越敏感。我呢,本來對於大剌剌咳嗽,不轉頭也不遮嘴的人出現在身邊已經有些感冒了,現在這種時期,遇到這樣的人時,更是想逃走。當我在人多的捷運中碰上這種情況,簡直是地獄。大家進出人多的地方要有點公德心,要咳嗽之類的話,麻煩至少遮一下。

轉個話題。今天下午去了新開張的SOGO天母店,為了這件事情捨棄辦簽證用的大頭照拍攝。我現在住在捷運芝山站附近,去年就聽消息靈通的姨丈說,原本士林電機那一帶要開一家SOGO。今年五月SOGO開幕前,果然收到三本厚厚的DM。因為實在是期待已久的事情(從家裡走路去逛街,真是輕鬆愉快又幸福),所以就把DM好好地研究了一番。

基本上,幾乎常見的牌子、我關心的牌子都有設櫃了,連意想不到的COMME CA ISM也來了。沒有無印良品、紀伊國屋,高島屋可以補足,SOGO天母店內也有淳久堂書店,也是日本的書店。我看我以後都不用進台北市區了,呵呵。

今天滿克制的,最主要是由於人太多,爆多,無敵多。逛個衣服,櫃內人滿為患,常常連衣服的邊都沾不到,更別說試穿了。唯一的戰利品是CONVERSE的小紅。昨晚本來要在士林夜市買的,但這個業績留給了現在正打八折的SOGO天母店。

我今天可說是首次看到這麼熱鬧繁榮的芝山站。以往都是寧靜的住宅區,從禮拜五開始,福華路開始塞車,捷運站附近開始出現地攤,附近商家開始有應付不完的客人,捷運站已經在蓋另一個較靠近SOGO的出口。總是有一好沒兩好,有得必有失。以後這裡就可說是商圈了,我也失去了遠離人潮的生活圈。

其實這張照片是去年新光三越週年慶的時候跟巴妹去信義新天地廝殺時的照片,手上的是戰果。今天忙著在人群中穿梭,連拿相機都懶。晃過去客戶的櫃點看看,碰巧遇到客戶的總經理......(嚇)。

但,敗家真是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啊。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久違的ICHIRO新聞


很久沒追ICHIRO消息了,今天上網一看才發現,原來ICHIRO在WBC期間居然得了胃潰瘍。@@

難得他沒參加大聯盟的熱身賽,不過這幾天的新聞看到他好像很快的恢復了。鐵人即將重回大聯盟球場了,噗。

話說之前WBC的時候,到複賽我也都沒時間看比賽,今天看到mirai51網友又復出整理了ICHIRO新聞,是有關WBC的剪報跟雜誌(連結)。無敵完整的!真強者!嗯,看來改天我得找時間到紀伊國屋去尋寶了,呵呵。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風呂敷應用篇


巴哈姆特昨天結束日本一週「馬不停蹄精實之旅」。精確一點說的話,是東京一天半趴趴走,跟四天在橫濱的研修。他的行李有一半都是幫人買的東西或是要送人的伴手,我呢,收到的是一條美麗的風呂敷。是一家叫做
「かまわぬ」的「手ぬぐい(傳統擦手布)」專賣店所賣的(名稱叫擦手布,但其實一條布可以有多種用途,也有很多花樣)。

日本的風呂敷,說穿了就是一張大大的正方形的布,哈。古代人都拿布來包東西呀,簡單來說,風呂敷就是包東西用的。現在在市面上風呂敷發展了很多不同的花樣,就像現在,尤其是女生,需要很多款包包一樣,呵呵。
日語中的「風呂」指的是洗澡的地方,風呂敷跟包袱到底有啥關係呢。

查了一下,才知道其實風呂敷呢,根據歷史記載最早是出現在奈良時代,當時是為了收藏珍貴的東西,名稱不叫風呂敷,而叫做「ツツミ(tsutsumi)」;在日本古代,一直都是貴族階層的人才使用的。後來到了室町時代,因為當時的將軍足利義滿在京都家裡建了澡堂,招待全國諸侯去他家洗澡,然後各諸侯就用繡著自家家紋的風呂敷把自己的衣服包起來。從這時候開始,「風呂敷」才用在「風呂」的時候。到了江戶時期,由於大眾澡堂的發達,風呂敷的使用才普及一般民眾。

風呂敷除了包法不計其數之外,應用方式也很多樣化,可以當野餐時的餐墊,尺寸夠大的還可以用來背嬰兒,哈哈。

拆開我收到的風呂敷外袋,隨商品附了兩張應用說明,一張是教你如何用風呂敷包東西,一張是教你把風呂敷變包包。於是我就試了一下,把說明書上的肩背側背包,包成了一個小小的午餐袋(請見上圖)。

怎麼差這麼多!?

上了かまわぬ的官網,才知道是因為布的尺寸不一樣的關係。如果像是官網上示範的大風呂敷的話,效果就會像說明那樣了。不過小也有小的可愛呀,至少小邵君(上圖中的粉紅不明生物)拿起來還滿合適的,呵呵。

在日本阿,常會不小心買很多漂亮的布製品,像是手帕、手巾、風呂敷等等等,每個季節都有很多適合不同季節的布。有時候太美的還不太捨得用哩......。

相關資訊連結:
かまわぬ官網的風呂敷包法分解教學
風呂敷更多包法教學
風呂敷應用延伸教學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阿嬤的家


我阿嬤最近開始吵著要「回家」。在我們搬到現在的地方已經超過八年的這個時候。

我還以為她說的是要回台中公園旁的老家,但媽咪有一次哄得不耐煩了,便問她到底要回去哪裡。她停頓了一下,說,她家有一些兄弟姊妹......。台中公園旁的老家是我外公留給她的,不是跟兄弟姊妹一起住的,還是說,她回到更久之前的記憶了呢?

阿嬤每次跟我們同桌吃飯,都像客人一樣,夾菜只夾眼前的那道,且一次都只夾一點點,其他的都不夾。當我們夾菜給她,她還會很客氣的說「不用啦」、「太多了啦」、「我糖尿病不能吃太多營養」等等,每餐重複的對話讓我們都失去了耐性。無論是水果還是小點心,只要問她她一定說不吃,但東西如果放在桌上,過一會兒就會進了她的五臟廟;有旁人的話她會以「這不知道好不好吃喔,我來吃看看」之類的開場白來啟動拿食物這件事情,如果沒旁人,她就能放心的進食。

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打從一開始搬來的時候她就沒認定這裡是她家過呢?但前一陣子她還主張我們現在住的房子是她買的,連對面的社區小公園也是她買下的。還有一棵鄰居種的桑椹樹也歸她管,桑椹結果的時候,她會每天去「採收」,沒吃完都冰在冰箱裡;如果鄰居採桑椹她會一直盯著看,甚至曾經發生過衝突,幸好她的攻擊力不高,鄰居們也能體諒她。

我阿嬤在屋子裡的時候,三不五時就會去檢查門是否有栓好,就怕人一離開門附近,就會有小偷溜進來把她的東西偷走。有時候我在客廳看電視,開著門通風,她就會在客廳踱步,一直往門口來回走動,並且一直問我會不會冷要不要關門。門開著不僅通風,採光也比較好,我就想這麼開著,但她在的時候,如果門沒關的話,在一旁看電視的我也會不得安寧,只好隨她高興了。

但真是不合邏輯。這裡如果不是「家」的話,為何擔心小偷上門偷走自己的東西?......不過對她談邏輯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千萬不要用自己的邏輯跟她爭辯,她說不下去之後會開始放大絕,鬧著說自己要尋死尋活的,結果會反倒害自己更難以收拾場面。這時候最好有第三個人在旁邊用自己已失去的耐性來哄老人家,皆大歡喜。

不知道阿嬤今天的話題是否還圍繞在「回家」這件事情上,總之我媽咪每天都要想不同招數來應付她的「突發奇想」。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神牛燒肉之烤棉花糖才是人間美味


上禮拜六晚上,跟巴氏兄妹想了很久到底晚餐要到哪裡解決,最後決定到士林夜市晃晃,這樣巴哈姆特就不用再專程送我回士林。但,出門等公車時,卻發現開始下起雨來,而且雨似乎沒有要停的意思。於是改到新東街覓食。還沒走到新東街,又改變心意去吃神牛燒肉(之前就有幾次想去吃但因沒訂位就沒位子而作罷)。

店裡還是人很多,不過幸運的是,這次只需要等十分鐘就有空位。終於可以結束我們三人的坎坷覓食之旅。

神牛是吃到飽的,原則上就是會先提供他們推薦組合一套上來,要加點的再跟他們加點。第一次去的客人,店員會幫你一邊烤肉片,一邊做烤肉教學;肉片放到爐上之後,等到出油後,稍微敲一下網子,使肉片不會沾黏網子,再做翻面的動作,翻面後很快的就可以把肉片「救」起來了,如果烤太久肉片會太老。於是我們就很愉快的吃著吃著,組合都還沒吃完,感覺就已經滿飽了,趕快點些青菜,平衡一下。

最後,終於輪到期待已久的「烤棉花糖」!!!

其實我跟巴哈姆特兩個土包子,沒烤過棉花糖,我還半信半疑的說,棉花糖不是加在咖啡裡的嗎?後來發現其實一般是放在巧克力裡的,哈。總之就這樣到了最後的甜點-烤棉花糖。

看起來真的滿不賴的吧~棉花糖烤了之後會慢慢膨脹,外皮還會有一點燒焦。外酥內軟,口感一流!吃之前有偷偷看店員在教隔壁桌烤,店員教他們不要把棉花糖靠火爐太近,似乎是不要烤焦,但我覺得有點焦口感比較好,也比較香。這可能就看個人喜好吧。

巴哈姆特本來吃得超撐的,最後居然還能連續吃四支棉花糖,而且含情脈脈的對著棉花糖望,一臉滿足地品嚐。實在是...金變態!XD

以上,就是廖小佳挖掘棉花糖新吃法的經過。哈!